近日,中烹協《2019年度中國餐飲企業百強》在京發布。
榜單中,有多家團餐企業位于其中,如河北千喜鶴飲食股份有限公司、深圳中快餐飲集團有限公司、東莞市鴻駿膳食管理有限公司、愛瑪客服務產業(中國)有限公司等。
其中,河北千喜鶴飲食股份有限公司位列榜單第四位,僅次于海底撈,深圳中快餐飲集團有限公司則進入此榜單前十名。(以下是詳細榜單)
(中國烹飪協會)
13家團餐企業入榜
3年內多出10家
團餐在崛起。
正如一位餐飲人所講,恐怕誰也想不到,團餐企業進步如此之快。曾經的他們因“小而散”被嫌棄,誰知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”,團餐再也不是曾經那個“吳下阿蒙”了。
而今年百強餐飲榜單中,團餐企業上榜13家,與去年相比,雖然入選數量沒有變化,但體量卻在不斷拓寬。
據艾媒咨詢統計,2019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高達1.5萬億元,占整個中國餐飲市場的33.23%。預計2020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將增長12.67%,屆時中國團餐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.69萬億元,餐飲市場的占比將提升到35.65%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榜單2016年發布時,僅有3家團餐企業入選,三年時間,已經有另外10家團餐企業躋身百強。
就現狀來看,整個團餐市場參與者有數十萬家,但具有規模的寥寥無幾,行業百強企業加起來,僅占市場份額的1%。不過,以國外的經驗來看,由于團餐可標準化、規?;哪J?,很容易誕生巨型公司。
在市場競爭加劇的狀況下,國內團餐大型企業務必繼續拓疆開土,大量中小型團餐企業也在加速實現規?;哪芰?。
與此同時,近幾年,團餐市場正在加速進行新舊交替的洗牌模式。
所謂新舊交替,一方面,市場從傳統關系型生意轉向更透明、公平,舊的“人情化準入機制”逐漸不好用了;另一方面,以80后為代表的新團餐勢力崛起,思維更為開闊,合作共贏型生意越來越受歡迎;第三,互聯網餐飲與資本開始滲透,供應鏈金融、大數據系統等前中后端信息化加速發展,團餐創新層出不窮。
可以預見,這份榜單中,將會出現更多團餐“身影”。
疫情加速團餐進化
變量在“增加”
事實上,近幾年的團餐市場火熱異常,被冠以餐飲業的“黑馬”、“金礦”等代名詞。疫情中,團餐市場表現穩定,使之進一步加速升溫,團餐甚至一度成為很多社餐企業的“救命稻草”之一。
而從開年表現來看,短短幾個月時間,除了趣頭條、愛奇藝、順豐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企業團餐,也有萬科這樣的地產巨頭跨界經營;團餐食材供應鏈企業望家歡、團餐品牌“荷特寶HOTSPOT”、團餐食材供應服務商樂禾食品紛紛宣布完成數千萬元融資……
宏觀來講,隨著新元素不斷進入團餐領域,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中尾部團餐企業的生存壓力,但在行業洗牌的過程中,團餐也將呈現出標準化、智能化、外賣化、品牌化的發展趨勢。
而從企業具體發展來看,已經呈現出兩大路徑:
或縱向深耕:不斷往上游發展,自己做自己的供應商,不被他人卡脖子。
或橫向拓寬賽道:不斷孵化新品牌,多子多福,甚至謀求跨界創新和場景延伸。
以入選本次榜單的企業來說:
深圳中快餐飲集團有限公司正加速自主孵化小吃品牌。中快集團自身孵化的小吃品牌面夫子、三叔公、小米姑娘、盛香煲仔飯等,已經是業內比較知名的檔口品牌,開始公司化運作,入駐了不少其它團餐企業運營服務的食堂。
東莞市鴻駿膳食管理有限公司正在著力開發標準化流程建設,打造完善的食材供應鏈體系,確保團餐檔口食品安全和采購成本可控。
其次,該企業積極規劃專業的產品研發團隊,保證產品研發和迭代能力,能夠適應季節交替和區域飲食差異,與此同時,開發料包產品和食材半成品,強化產品標準化程度,完善品類,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消費需求。
北京健力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開年來,就在積極深耕供應鏈上下游,并且向外拓展供應業務,以第三方供應企業的身份,通過對多家團餐企業原材料整合,集中采購、提高議價權,源頭直采、減少原材料流轉中間環節,降低團餐企業成本 ,管控嚴格較食品安全可追溯。
而對于千喜鶴這樣的大玩家來說,正在試圖更多邊際創新動作。
前段時間,千喜鶴與凱撒旅業達成戰略合作,意圖加快配餐產業化步伐。
從資源配置看,整合千喜鶴品牌、資質、團餐保障經驗和凱撒旅業區域布局、衍生客戶、產品等優勢資源,在團餐、供應鏈、軍民融合等領域,可以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。
團餐邊際被打破
“增量”充滿無限可能
當然,除了變量,團餐的邊際正在被打破,增量空間也在放大。
很明顯的是,疫情后,團餐社餐交融互動增多。一方面,目前在團餐業有一定知名度的檔口品牌,很多是從社會餐飲跨界引入到團餐的。如今,很多品牌紛紛發力外賣新零售、社區團購,或拓展街邊店等。
團餐企業自身在團餐與社餐市場的切換,也促進了自身競爭力的提升。
一位團餐人直言,“我們不斷打磨,來吻合團餐與社餐的不同市場:把社餐的優點放到團餐去用,把團餐的優點放到社餐去用,這樣互相去調整,對我們整體的公司影響是特別大的?!?/span>
因此,我們看到,疫情期間的細分業務,比如團餐外賣、半成品和食材的零售、供應鏈的分銷,包括直播帶貨,這些都在團餐行業展露頭角,這部分輸出,不僅代表了業務增長板塊,同時也考驗了團隊的運營效果,是一舉多得的事情。
當市場競爭格局已定,縱深挖潛增量市場,是市場新戰略使然。
在團餐細分領域,還可以看到一些現象,比如以勞務托管的政府機關項目,本身受疫情影響程度就不大,有的醫療機構和公共服務項目甚至比之前收入還有所增加,這部分也在成為團餐企業角逐的重點。
團餐市場的增量,還與大平臺玩家息息相關。
企業團餐外賣風生水起,前有美團“放心工作餐直供”、餓了么“疫情復工安心團餐”,后有橫空出世的順豐“豐食”掀起輿論狂潮,這都是新的業務切口。
而且,這部分業務正在往高校這一藍海區域延伸。
之前,美團與團餐企業萬喜達成戰略合作,在萬喜集團服務的多家重點高校,學校食堂將上線美團外賣業務,以降低疫情風險,方便學生就餐、保障食品安全。